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东周列国志(超值金版) >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偪阳城三将斗力

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偪阳城三将斗力

作者:[明]冯梦龙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第六十回

晋悼公闻郑复从楚,乃问于诸大夫曰:“今陈、郑俱叛,伐之何先?”荀对曰:“陈国小地偏,无益于成败之数。郑为中国之枢,自来图伯,必先服郑。宁失十陈,不可失一郑也。”韩厥曰:“子羽识见明决,能定郑者必此人,臣力衰智耄,愿以中军斧钺让之。”悼公不许,厥坚请不已,乃从之。韩厥告老致政,荀遂代为中军元帅,统大军伐郑。兵至虎牢,郑人请盟,荀许之。比及晋师反旆,楚共王亲自伐郑,复取成而归。悼公大怒,问于诸大夫曰:“郑人反覆,兵至则从,兵撤复叛,今欲得其坚附,当用何策?”荀献计曰:“晋所以不能收郑者,以楚人争之甚力也。今欲收郑,必先敝楚,欲敝楚,必用‘以逸待劳’之策。”悼公曰:“何谓‘以逸待劳’之策?”荀对曰:“兵不可以数动,数动则疲;诸侯不可以屡勤,屡勤则怨。内疲而外怨,以此御楚,臣未见其胜也。臣请举四军之众,分而为三,将各国亦分派配搭。每次只用一军,更番出入,楚进则我退,楚退则我复进,以我之一军,牵楚之全军。彼求战不得,求息又不得,我无暴骨之凶,彼有道涂之苦。我能亟往,彼不能亟来。如是而楚可疲,郑可固也。”悼公曰:“此计甚善!”即命荀治兵于曲梁,三分四军,定更番之制。荀登坛出令,坛上竖起一面杏黄色大旆,上写“中军元帅智”。他本荀氏,为何却写“智”字?因荀、荀偃叔侄同为大将,军中一姓,嫌无分别。父荀首食采于智,偃父荀庚自晋作三行时,曾为中行将军,故又以智氏、中行氏别之。自此荀号为智,荀偃号为中行偃,军中耳目就不乱了。这都是荀的法度。坛下分立三军:第一军,上军元帅荀偃,副将韩起,鲁、曹、邾三国以兵从,中军副将范匄接应;第二军,下军元帅栾黡,副将士鲂,齐、滕、薛三国以兵从,中军上大夫魏颉接应;第三军,新军元帅赵武,副将魏相,宋、卫、郳三国以兵从,中军下大夫荀会接应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